你是不是只把面试当作“判断是否录用的场合”呢?
这次为大家呈现一些在求职过程中,有人初次前往企业面试时留下极差印象,从而撤回应聘申请的真实心声。
很多情况都是“原本一心想进入的第一志愿公司,却被惊到了”,希望大家也能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招聘活动中。
1. 被带到会议室后,发现白板上还留着未擦净的营业战略内容。太没有防范意识了。(30岁·财务)
2. 在宽敞的工厂里找面试地点迷路了,结果被保安说“连地点都不知道吗?”明明知道才奇怪吧?(30岁·工程师)
3. 从接待处打内线电话却一直没人接。(27岁·销售)
4. 面试官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一直跷着二郎腿,甚至能看到脚底。(34岁·品质管理)
5. 面试官比约定时间迟来了15分钟,对方第一句话就是“那我们开始面试吧”,毫无歉意。当时真想当场起身离开。(28岁·秘书)
6. 约定的是6点多的且拜访,但到达时正门已经关闭了。而且没有任何指示标识,让人感到很疏离。(30岁·销售)
7. 好像会议室都满了,于是在办公区进行面试。仅用隔断隔开,周围同事的声音很吵闹,根本无法集中精力面试。(27岁·工程师)
8. 企业方面几乎不提问,沉默的时间很多。让人怀疑对方是不是没有录用的意思。(33岁·人事)
应聘者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敏感
如果企业希望实现让应聘者和企业双方都受益的转职,那么让“与应聘者保持对等关系”的意识在整个公司内部深入人心,就能营造出良好的环境。招聘活动也是一种业务活动。
如果只把面试当作“判断是否录用的场合”,那么在一些细微之处就容易暴露这种心态。应聘者的反应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敏感 。